饮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故事戏剧文化
首页 文化民族文化

从年初到年末,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

2016-02-25 16:24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网

元宵节

  元宵节
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(LanternFestival)、上元佳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

  中国古俗中,上元节(元宵节)﹑中元节(盂兰盆节)﹑下元节(水官节)合称三元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。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“太一神”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(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
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,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

  至清代,又增加了舞龙、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扭秧歌等“百戏”内容,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,民族特色越来越浓,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。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,三天。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,为五天。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。

  因为灯期不同,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“试灯”,十五这天叫“正灯”,最末一天叫“残灯”、“阑灯”。也有叫“神灯”、“人灯”、“鬼灯”之说。十四日夜为“神灯”,放于家中神位、宗祠前,以祭神明先祖。十五日夜叫“人灯”,放在门窗、床笫、几案等处,用来避除蝎虫。十六日夜为“鬼灯”,放在丘墓、原野,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。上祈天意,下护苍生,神人鬼畜,无所遗漏。

您可能也喜欢:
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?
田黄中的上品:橘皮红田黄石图片
三大特征之一:田黄石萝卜纹图片
象征“福寿田黄”的田黄石的特点

展开阅读
共有10条信息2/10首页上一页1234...910下一页尾页
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运测终生运

热门推荐

姓名配对测终生运测事业运合婚配对命格精批测终生运

综合测试

生日密码
生辰八字
称骨骨重
前世今生
生肖查询
生命灵数
黄道吉日
公历换农历
农历转公历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