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故事戏剧文化
首页 文化民族文化

认识壮族,壮族铜鼓习俗文化

2015-05-04 16:55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网

壮族铜鼓习俗文化

  铜鼓之王,它体态庞然,花纹精细,鼓面中心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,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道晕圈,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的雷纹,鼓身晕圈密而窄,也全饰以云纹和雷纹。密布的云雷纹给人以玄妙莫测之感,更增加了这种权力重器的神秘色彩。

  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成分。红水河沿岸的壮家,几乎村村有铜鼓,逢年过节,红白喜事,家家都要打铜鼓,喜庆吉祥,沿红水河两岸村寨是东兰壮族铜鼓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区。据资料统计,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,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面,广西馆藏量900多面。铜鼓是壮族人民心中的神物。铜鼓文化流传时间之长、范围之广、影响之深,世所罕见。

  铜鼓源远流长,影响深远。铜鼓声音洪亮,在古代是传递信息、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,作为祭祀、赏赐、进贡的重器,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。明清以来,随着社会的变化,成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。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,在宗教的活动中祭祀祖先,祈求神灵,人安粮丰。

  近百年来,铜鼓历尽风雨沧桑,虽然几经大量损毁和流失,但却没有从壮族人的意识中和生活中被夺走,壮族人的铜鼓情结已经溶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。实际上,在壮族人的心目中,铜鼓是祖宗留给自己的文化根基及精神家园。

  铜鼓在失去权力象征的功能之后回到民众中,至今仍在民间使用,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遗存。红水河流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都使用铜鼓,铜鼓成为这些民族现存文化传统的活见证,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红水河流域使用铜鼓民族的经济状况、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,以及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独特创造力。

  您可能还会喜欢:
  东巴纸是纳西族最重要的写经用纸
  纳西族“热美蹉”的起源及特色
  名扬中外的纳西东巴文化
  令人垂涎不止的拉祜族饮食文化

展开阅读
共有2条信息2/2首页上一页12
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运测终生运

热门推荐

姓名配对测终生运测事业运合婚配对命格精批测终生运

综合测试

生日密码
生辰八字
称骨骨重
前世今生
生肖查询
生命灵数
黄道吉日
公历换农历
农历转公历
返回顶部